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4-04-03  阅读次数:1687

       仁济医院妇产科纳米靶向治疗卵巢癌的研究取得新进展,他们构建了一种新型的靶向顺铂纳米海藻酸钠脂质体递送系统,结果表明疗效显著。日前,该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Biomaterials杂志上并赢得该杂志两位审稿人的一致高度评价:“不做修改,直接刊发”。
       众所周知,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它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极易复发和转移。目前,卵巢癌的治疗主要依靠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但由于化疗药物缺乏选择性且具有毒性,它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也杀死了正常细胞,导致患者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因此,完善优化卵巢癌治疗策略,提高卵巢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开发新的肿瘤靶向治疗化疗方案已成为众多专业工作潜心追寻的目标。
       为了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实现对卵巢癌的靶向治疗,近3年来,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狄文教授带领课题组,在新型纳米载药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靶向治疗卵巢癌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进展,现已发表SCI论文3篇,累积影响因子达22.812,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兴趣。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表面修饰mPEG-PLGA-PLL,实现了抗癌药物顺铂的可控释放和生物靶向递送,其在体内外实验中表现出比裸药更高的抗肿瘤效应和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组王云飞博士生在狄文教授的指导下,针对前期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首先利用天然多糖海藻酸钠与顺铂的配位偶联形成一种交联物,然后应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和化学修饰偶联,构建了一种新型的靶向顺铂纳米海藻酸钠脂质体递送系统,其有效解决了顺铂溶解性低、不易装载等问题,从而实现了对顺铂的高效包裹和对卵巢癌组织的特异性靶向,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据狄文教授介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新生血管的生成,在发展卵巢癌靶向抗血管生成治疗方面,该课题组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他们将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包埋在表面修饰有新生血管靶向多肽的高分子材料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抗血管生成纳米粒,因此有效解决了TNP-470水中溶解度极低和不稳定的问题,而且该多肽仅靶向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对正常细胞没有作用。此外,该研究组还进行了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MSN)递送siRNA的研究,探讨其作为纳米靶向基因载体应用于卵巢癌治疗的可行性。现已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相关成果也将在近期发表。
       上述工作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卵巢癌物理治疗临床转化研究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理工交叉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联系人:李青

电话:021-68382070

地址:上海市浦建路160号17号楼10楼

Copyright© 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  沪ICP备09022836号  沪网安备31011502003436